一、课程设计
归因理论是个体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理论。高中学生因为心理不够成熟,未掌握正确的归因方式等种种原因,学习或生活中行为的成败容易引起消极情绪,因而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调整心态,积极地迎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分析自己学习成败原因的方法。
2、培养勇于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性格。
三、课前准备
1、了解班上学生的段考情况
2、准备三名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自己对考试的看法,以及他们是怎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
3、准备两则案例分析。
四、课 时
一节课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设计问题情景,分小组讨论:段考中,考出自己最满意成绩的是哪些科目,考得最不理想的又是哪些科目,原因是什么?现在的感受怎么样?讨论完后,各小组派两名代表发言。
(二)教师归纳
当人们对自己做一件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时,一般会从下面的因素着手:
|
内因 |
外因 |
稳定性因素 |
能力、身体特征(智商、情商)等 |
任务难度、环境障碍等 |
暂时性因素 |
努力、心情、疲劳等 |
幸运、机遇等 |
(成 就 归 因 理 论)
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最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用任感,自信将来还会做得更出色,产生这种期望。将成功归因于外部暂时的因素,不会期望将来做得更出色。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因素,容易预测将来的失败,产生自卑感;归因于外部稳定因素,则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而将失败归因于暂时因素,则期望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
我们知道,情绪的产生决定于个人对事物的评价和观念。那么学会正确归因,就是使自己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顺境中学会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而不断提高。
(三)案例分析(学生个别发言,教师分析总结)
案例一:
小李是一名高中学生。他在初中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情况,可他的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可上高中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便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平时他学习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到很晚,电视也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体育课除外)。这次期中考试他又没有考出自己所期望的成绩,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失眠。请你帮小李分析一下他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改进。
案例二:
考上了重点中学,全家人为我高兴,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可是,到了二中之后,发现我的成绩落在了后面。我心中暗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学习尖子,果然厉害。于是我暗自努力,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决心迎头赶上。但是,这次期中考试的结果又令人失望,学习成绩仍然落在了后面。我难过极了,这是为什么?听人说,女孩子不如男孩子聪明,尤其是上高中后,女孩的成绩会普遍低于男孩。难道真是这样吗?我该怎么办呢?
(四)学生发言
请三名进步较大的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考试的看法,以及他们是怎样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
南宁家教之家,南宁家教,南宁一对一家教,南宁英语家教,南宁数学家教,南宁物理家教,南宁化学家教,南宁上门家教,南宁大学生家教, 南宁家教网http://www.nnjjzj.com/
编辑者:南宁家教中心(www.0771jjw.cn)